151 2100 2431
科研动态
Research Dynamics
前沿文献丨干货!9月微针文献汇总
发布时间:2022-10-25

9月份新出的生物医药微针相关论文不完全统计有40 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11篇。本期主要内容包括:用于智能伤口感染管理的配位聚合物纳米酶集成比色微针贴片;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负载光热可溶解透明质酸微针贴片;通过多孔微针贴片的电渗注射进行皮内疫苗接种;利用可溶解的微针阵列对细胞外囊包被的姜黄素进行皮肤靶向输送;促进抗原表达和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光热纳米疫苗通过经皮微针给药加强对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将微针与卡铂结合,促进皮肤癌放疗的治疗效果;用于代谢物多重透皮检测的比色微针贴片;一种受蜜蜂毒刺启发的自锁微针贴片及其在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可拆分的微针贴片传递间质细胞因子加载的纳米颗粒用于心脏修复;基于微针的可穿戴式电化学诱导剂生物传感,用于治疗窗口狭窄的药物的精确给药;基于导电水凝胶的微针平台用于活体动物的实时pH测量;具有自供氧和谷胱甘肽消耗功能的微针贴片用于可重复的光动力疗法。内容非常丰富,不容错过。



用于智能伤口感染管理的配位聚合物纳米酶集成比色微针贴片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zymes-integrated colorimetric microneedle patches for intelligent wound infection management (20220915)



 摘 要:

该研究提出了集成铁离子-金属酸配位聚合物纳米点(FNDs)的智能比色微针贴片(MNs),用于按需治疗和实时报告感染的伤口。FNDs的制备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没食子酸和铁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并使用模板复制方法将其加载到MNs中(FNDs-MNs)。受益于FNDs的pH值依赖性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集成的MNs可以催化H2O2,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自由基•OH,以杀死细菌。此外,这些FNDs-MNs还具有pH值和H2O2依赖性的颜色变化,因此可以及时反映伤口修复和感染状态。在治疗小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伤口时,FNDs-MNs在感染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并达到按需治疗的效果。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6640

——




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负载光热可溶解透明质酸微针贴片


Biologics-Loaded Photothermally Dissolvable Hyaluronic Acid Microneedle Patch for Psoriasis Treatment (20220913)



 摘 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热可溶解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并封装生物制剂IL-17 mAbs和MXene用于银屑病治疗。由于微针具有合适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在最小的免疫反应下刺穿皮肤。此外,由于MXene添加剂具有优越的光热转换效率,微针贴片可以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迅速融化并将封装的IL-17 mAbs释放到真皮中,从而在银屑病皮损周围产生有效的抗炎作用。基于这些特点,该多功能微针贴片可以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动物模型中有效减少银屑病样皮肤炎症,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5847

——




通过多孔微针贴片的电渗注射进行皮内疫苗接种


Intradermal vaccination via electroosmotic injection from a porous microneedle patch (202209)



 摘 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渗流(EOF)进行皮内疫苗接种的多孔微针贴片(PMN)。通过使用并排的Franz细胞进行实验,对EOF促进的卵白蛋白(OVA)通过带负电荷的PMN的定向运输进行了定量评估。通过显微镜观察,对OVA溶液预装到PMN芯片中以及有效注射到小鼠皮肤片中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小鼠,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1和IgE)的ELISA分析证明了基于PMN的皮内疫苗接种的免疫学效果。尽管基于被动扩散的PMN释放OVA对于有效的疫苗接种来说太慢,但发现EOF辅助注射的速度足以有效诱导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ddst.2022.103711

——




利用可溶解的微针阵列对细胞外囊泡包被的姜黄素进行皮肤靶向输送


Skin-targeted delivery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encapsulated curcumin using dissolvable microneedle arrays (20220901)



 摘 要:

使用可溶解微针阵列(dMNAs)进行姜黄素-白蛋白-EVs(CA-EVs)的局部递送可以有效控制体内的皮肤炎症。利用轻度超声将姜黄素和白蛋白封装到EVs中,并将得到的CA-EVs整合到带尖的dMNAs中。随后,开展体外和体内研究以评估dMNA递送的CA-EVs的稳定性、细胞摄取和抗炎生物活性。CA-EVs中的姜黄素在体外表现出的稳定性至少比游离的姜黄素或没有白蛋白的姜黄素-EVs高五倍。将CA-EVs纳入dMNAs并不改变其细胞吸收或抗炎生物活性。嵌入dMNA的CA-EVs在室温下储存至少12个月后仍保持其生物活性。在大鼠和小鼠模型中,dMNA传递的CA-EVs抑制并明显减少了脂多糖和咪喹莫特引发的炎症。因此,dMNA递送的CA-EVs有可能成为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有效的局部递送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2.06.046

——




促进抗原表达和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光热纳米疫苗通过经皮微针给药加强对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


Photothermal Nano-Vaccine Promoting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Dendritic Cells Infiltration for Enhanced Immunotherapy of Melanoma via Transdermal Microneedles Delivery (20220905)




 摘 要: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光热纳米疫苗,以同时促进肿瘤抗原的表达和DCs的浸润,从而增强免疫治疗。该纳米疫苗由聚色胺(PST)核心和单宁酸(TA)/Mn2+配位的金属有机框架(MOF)外壳组成,用于装载β-catenin沉默DNA酶,并进一步整合到可溶解的微针中,以便在黑色素瘤皮肤上进行无创和经皮给药。该纳米疫苗在微针插入后能迅速穿透皮肤,并发挥协同放大的光热效应,诱导免疫性细胞死亡(ICD)。随后,MOF外壳解离并释放出Mn2+作为辅助因子,自我激活DNA酶以抑制β-catenin,这反过来又引起持续的CCL4排泄以促进DCs浸润到肿瘤中。同时,解放出来的PST核心可以有效地捕捉并促进肿瘤抗原呈现给DCs。因此,在没有任何额外治疗的情况下,对原发肿瘤和远端肿瘤都取得了强大的抗肿瘤效果。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34133/2022/9816272

——




将微针与卡铂结合,促进皮肤癌放疗的治疗效果


Integrating the microneedles with carboplatin to facilit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adiotherapy for skin cancers (20220906)



 摘 要:

本研究提出通过微针(MNs)联合X射线辐射和放射增敏剂(卡铂)来治疗黑色素瘤。与传统的局部注射相比,微针有利于精确地将卡铂送入黑色素瘤区域的皮下层,并减轻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恐惧和不适。通过成型方法将卡铂加载到溶解的明胶MNs(卡铂-MNs)的尖端。结果显示明胶MNs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成功地将卡铂注射到皮肤中。体外和体内研究都表明,卡铂可以加强黑色素瘤治疗中的放疗。在放疗和卡铂的组合下,通过MNs给药(1.2mg/kg)送入B16F10小鼠黑色素瘤模型的卡铂的抑制效果与通过静脉途径(5mg/kg)的效果相当。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adv.2022.213113

——




用于代谢物多重透皮检测的比色微针贴片


Colorimetric microneedle patches for multiplexed transdermal detection of metabolites (20220915)



 摘 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高度可膨胀的微针贴片(MNP),以无痛和无血的方式快速提取皮肤间质(ISF)。MNP由交联的甲基丙烯酸透明质酸(MeHA)和可溶解的透明质酸(HA)制成,在机械强度(0.6 N/MN)和吸收能力(20分钟内16.22μL)之间达到最佳平衡。这种TP-MNP生物传感器与蜡质图案和传感试剂装饰的试纸(TP)相结合,用于代谢物(葡萄糖、乳酸、胆固醇和pH值)的多重比色检测,在特定的酶促反应基础上,以生物标志物浓度依赖的方式快速改变颜色,从而允许通过肉眼或RGB定量分析进行诊断。体外和体内实验都证明了TP-MNPs在几分钟内检测皮肤间质中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2.114412

——




一种受蜜蜂毒刺启发的自锁微针贴片及其在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


A honeybee stinger-inspired self-interlocking microneedle pat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20220915)



 摘 要:

本研究模仿蜜蜂刺的结构特征,制作了带有单向后向倒钩的坚硬聚合物微针,并将其嵌入各种弹性体薄膜中,以生产自锁微针贴片。钩刺图案的螺旋度被调整以增加互锁效率。此外,微针穿刺引起的微出血通过凝固作用将贴片基底的多孔表面粘附到目标组织上。在心肌梗塞治疗的示范性应用中,生物启发的微针贴片牢固地固定在具有挑战性的跳动的心脏上,显著降低了梗塞处的心壁应力和应变,并保持了左心室的功能和形态。此外,微针贴片在10分钟内以微创方式植入跳动的猪心脏,不需要缝合和粘合剂。因此,受蜜蜂毒刺启发的微针可以为各种医疗应用提供一种适应性强且方便的植入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2.09.015

——




可拆分的微针贴片传递间质细胞因子加载的纳米颗粒用于心脏修复


Detachable Microneedle Patches Deliver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Factor-Loaded Nanoparticles for Cardiac Repair (20220913)



 摘 要: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分离的治疗性微针(MN)贴片,它由间质基质细胞分泌的因子(MSCF)负载的聚(乳酸-乙醇酸)纳米颗粒(NP)在弹性蛋白样多肽凝胶制成的MN尖端组成,以可分解的非交联透明质酸(HA)凝胶作为MN基础。在去除基底后,提示可以牢固地插入梗塞的心肌中,而且不需要缝合。在分离的新生大鼠心脏细胞中,我们发现心肌细胞对MSCF-NP的细胞摄取量高于心肌成纤维细胞。MSCF-NP促进了受伤心肌细胞的增殖。在大鼠心肌梗塞模型中,MN-MSCF-NP治疗减少了心肌细胞的凋亡,恢复了心肌体积,并减少了心脏重塑过程中的纤维化现象。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3060

——




基于微针的可穿戴式电化学诱导剂生物传感,用于治疗窗口狭窄的药物的精确给药


Wearable microneedle-based electrochemical aptamer biosensing for precision dosing of drugs with 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s (20220923)



 摘 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针的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贴片(μNEAB-patch),它可以微创地探测间质(ISF),对循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相关的、连续的和实时的测量。μNEAB-patch是按照一种引入的低成本制造方案制造的,它将缩短的临床级针头转化为高质量的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基质,用于稳固的合剂固定和高效的电化学信号检索,能够可靠地在体内检测广泛的ISF分析物库--特别是那些不存在自然识别元素的分析物。因此,本研究开发了针对各种药物的μNEABs,包括具有狭窄治疗窗口的抗生素(妥布霉素和万古霉素)。通过体内动物研究,证明了ISF/循环药物水平和该设备在临床上用于及时预测药物总暴露量的潜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q4539

——




基于导电水凝胶的微针平台用于活体动物的实时pH测量


A Conductive Hydrogel-Based Microneedle Platform for Real-Time pH Measurement in Live Animals (20220927)



 摘 要:

本研究制备了了第一个导电水凝胶微针(HMN)电极,它能够在针上检测pH值,不需要后处理。HMN阵列是用可膨胀的多巴胺(DA)共轭透明质酸(HA)水凝胶制造的,并嵌入了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以增加导电性。DA固有的儿茶酚-醌化学成分被用来测量间质(ISF)的pH值。充分研究了PEDOT:PSS对HMN阵列特性的影响,如溶胀能力和机械强度。首先用猪的皮肤与3.5至9的不同pH溶液平衡,证明了HMN的pH测量能力。此外,与传统的pH探针测量仪相比,HMN-pH测量仪能够进行体内测量,精确度达到93%。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200201

——




具有自供氧和谷胱甘肽消耗功能的微针贴片用于可重复的光动力疗法


A Microneedle Patch with Self-Oxygenation and Glutathione Depletion for Repeatable Photodynamic Therapy (20220927)



 摘 要: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具有耗尽GSH能力的自氧纳米平台(记为CZCH)被封装在透明质酸微针贴片(MN-CZCH)中,以同时提高PDT的生物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掺入过氧化氢酶(CAT)的Cu2+多孔沸石咪唑框架能够有效地装载PS 2-(1-己氧基乙基)-2-二乙烯基焦磷酸-a(HPPH)。CZCH混合的MN贴片(MN-CZCH)可以有效地穿透角质层,将HPPH局部运输到目标肿瘤部位,实现较长的肿瘤滞留时间,并通过CAT催化的自供O2和Cu2+介导的GSH耗竭同时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PDT的疗效。利用CZCH释放的HPPH的可追踪荧光(FL)成像,可以实现FL成像指导下的可重复PDT,以提高抗肿瘤疗效。因此,MN-CZCH贴片对黑色素瘤表现出极好的疗效,且毒性极小,在癌症治疗学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8098

——


9月份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微针的进展整理到此结束。更多新潮科研资讯,欢迎持续关注创化科技服务#前沿文献专栏!


——

特别鸣谢:时简

在线留言

联系人:

15121002431(王经理)

17621382378(尹经理)

9:0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海实验室

上海市杨浦区国伟路135号11号楼

苏州实验室

苏州市青龙港路286号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B1

【同萃创化公众号】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23-2024 上海同萃创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3029676号-1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